特医食品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道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配方食品。在2015年之前,中国市场的特医食品被当作肠内营养制剂,是当药品来使用的,至2015年新的《食品安全法》颁布后,特医食品归到特殊食品的范畴。
全球首例特医食品诞生于1957年,用于苯丙酮尿症的膳食治疗,当时是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作为“孤儿药”上市。之后随着一系列相关规定出台,美国的医用食品逐步走上正轨,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且增速远高于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增速,年平均增速超过30%。此外,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占据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的份额在进一步增大。2016年,这一占比仅为3.9%;2020年,占比已经攀升至9.5%。2020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为814.8亿元。国内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为77.2亿元。有文献介绍,2019年我国年住院人次2.6亿,手术量6900万台,其中40%-50%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同时,我国肿瘤患者约450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高达80%;此外,2019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2.54亿,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1.76亿,约29%老年人营养不良,且65岁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风险高于65岁以下人群40%以上。
据了解,中国每年在冠心病、结直肠癌、乳腺癌、麻疹、头颈部肿瘤等15种疾病的基础上,因营养不良导致直接死亡的患者有40万人。另有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营养治疗,死亡风险降低30%。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80%,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达58%。其中,26.1%的患者重度营养不良,仅有19.6%的患者无营养不良。
另外,过敏性疾病作为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21世纪重点防护疾病之一,近年来在中国婴幼儿间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在全国33个城市开展的现况调查显示,中国0~2岁的孩子家长报告宝宝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比例高达40.9%,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发病率为0.83%-3.5%。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多样,严重者会出现拒食、腹泻、呕吐或反流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等。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医疗费用和医保压力增大,以及人们对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患者重视特医食品在临床上的使用,相关法规标准也逐步完善,我国特医食品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素材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