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一文读懂:临床营养发展简史

一文读懂:临床营养发展简史

作者:九游会 发布时间:2024-08-14 12:42:33 浏览次数:96

临床营养支持是一门新兴技术,和输血、麻醉、重症监护等并称为20世纪医学的重要成就,为医学治疗领域的里程碑之一。

通过回顾近几十年来临床营养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临床营养推动了现代医学的进步。现代医学的任何治疗手段,都要基于患者良好的营养状况,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01.70年代,首选“静脉营养”

1968年,达德里克(Dudrick) 与威尔默(Wilmore)提倡用腔静脉插管缓慢输注营养液。腔静脉管径粗,血流量大,输入的高渗营养液立即被稀释成几与血液相同的酸碱度与渗透浓度,且不损伤静脉壁。同时,输入的营养液混合了所有营养物质,符合机体代谢与组织合成需要,达到了完全从胃肠外途径输入机体所需营养物质的目的。因此,20世纪70年代对危重患者供给营养途径的金标准是,“当患者需要营养时,首选腔静脉营养。”
中心静脉营养

又称完全静脉营养,是指将全部营养素通过大静脉输入的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将导管置入体内,由锁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或由颈静脉插入上腔静脉。由于静脉管径大且血流速度快,可将输入的高浓度营养素液带至全身以供利用。

02.80年代,首选“周围静脉营养”

经过近10年的临床应用, 静脉营养不足之处渐被发现,最大两点是肝损害及腔静脉导管引发的感染并发症。于是,人们对“腔静脉营养”产生了疑虑,将其改为“首选周围静脉营养”,并降低了输入营养物质的热量、浓度与量。[1]

周围静脉营养

周围静脉营养,是指将营养物质由外周静脉输入的方法。周围静脉营养采用的时间不应超过2周,主要是改善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纠正疾病所致的营养不良。该方法操作简便,容易实施,对静脉损伤小,在普通病房内即可实施。[2]

03.90年代,肠内营养受到重视

人体的肠黏膜细胞有一个特点——需要与食糜直接接触,才能增殖、修复,恢复正常使用,这是肠外营养的作用所不能及的。

因此,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们逐渐重视肠内营养的应用,也进一步认识到,在机体应激情况下,分解代谢旺盛,肠外营养支持不仅不能提供所需能量,反而导致糖与蛋白质代谢紊乱,出现高糖血症、肾前高氮血症以及肝功能障碍等。营养支持的选择标准随之改为“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使用它”。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EN,是危重症患者主要的营养支持方式,指经胃肠道用口服或者管饲的方式来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支持方法。

04.21世纪,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联合应用

临床上大部分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常有一定的障碍,许多情况下,单纯的肠内营养未必能达到喂养的目。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临床营养的疗法原则是“应用全营养疗法,首选肠内营养,必要时将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并且,随着现代医学及临床营养学的不断发展,一些原本困扰“肠内营养”实施的因素也不断得到有效的解决。

面对重症及危重症感染,现代医学使用呼吸机、CRRT、ECMO等先进医疗技术,对呼吸、消化、代谢、循环、血液、神经等人体系统的功能进行监测及提供支持,最核心的目的不过只有一个,就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而这也正是临床营养的最终目标。

临床营养支持不仅能提供机体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素,还具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和结构、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存率等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营养治疗”比 “营养支持”更能准确概况临床营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价值。

【参考资料】

[1]-[2]傅华.预防医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临床营养


版权所有 ? 上海九游会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