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食品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营养学开始兴起,人们对于肠道健康的理念也刚刚成型,当时兴起了将肠内营养的技术借助食品为载体用以辅助治疗肠道疾病的全新理念,欧洲将这类技术型的产品叫做特殊医用目的性食物。
特医食品的概念起源于欧洲,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营养学开始兴起,人们对于肠道健康的理念也刚刚成型,当时兴起了将肠内营养的技术借助食品为载体用以辅助治疗肠道疾病的全新理念,欧洲将这类技术型的产品叫做特殊医用目的性食物。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食品,不是药品,但不是正常人吃的普通食品。该类食品必需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普通食品或其他特殊膳食食品共同使用。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
中国是全球功能食品产业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既是功能性原料的主要生产供应地,也是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近几年,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功能食品产业面临更高的挑战,从而促使产业不断升级转型,随着大健康观念的不断深入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科学、精准、多元的营养需求正成为消费主流。功能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关注,在消费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开始选择对于自身有益的功能食品,极大地促进了功能食品市场的发展。
为加强功能食品行业交流与发展,2024年1月31日食品伙伴网功能食品云课堂项目组将推出“2023功能食品年度盘点专场直播”聚焦功能食品行业法规及市场动态,针对功能食品行业市场相关趋势、标准法规、特医、保健食品、新食品原料等多角度、多方向进行2023年功能食品相关行业盘点。
特医食品是国民营养计划的重要一环,行业未来增长空间广阔。江苏产研院特医食品所的建立,将有助于打通特医食品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的“全路径”,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除了继续强调特医食品安全监管,《办法》还明确鼓励研发创新,满足临床需求,优先审评罕见病类别、临床急需且尚未批准新类别等产品,审评时限由最多的90个工作日缩减至30个工作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办法》是对特医食品注册管理的优化和提升,我国特医食品产业发展迎来重大利好。
我国至少还有70%的特医食品需求未得到满足。数据显示,我国特医食品产业正处在上升期,每年市场规模达百亿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美国,有65%的营养不良患者在使用特医食品,英国有27%,而中国大陆不到5%。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2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583.0亿元上升到896.4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10.6亿元。
据介绍,2022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识指南》,首次提出在特医食品最小销售包装指定区域标注特医食品专属标志“小蓝花”,引导特医食品企业规范标识,提升全社会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辨识度。此次发布的新《办法》强调特医食品标签应当真实、准确、清楚、明显,符合法规标准要求;严格标签主要展示版面应当标注的内容,便于消费者识别;明确产品标签不得对产品中的营养素及其他成分进行功能声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特医食品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瓶颈,主要体现在:
一是国民营养知识素养需要提高;二是医疗机构营养科室建设、临床营养师和床位比例有待提高;三是特医食品尚不能普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四是特医食品项目启动资金门槛较高。
首先需要加强特医食品专门销售平台的建设。特医食品由于横跨食品、医疗等领域,其销售大部分集中在医院和药店等场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门销售平台相对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特医食品生产企业触达终端用户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针对一些罕见病的特医食品,“价高不易买”的情形依然普遍存在,采购渠道的不畅通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消费者不得不通过代购、海淘等方式购买。因此,推动建立专业的销售平台,优化用户购买渠道十分必要。
其次,要强化特医食品的科普宣传。当前特医食品的科普短板亟待加强,尤其是消费端和市场端。很多公众对于特医食品的认知还存在很多的误区和盲区。例如,很多消费者简单地将特医食品等同于保健品,没有按照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意见进行选购。
再次,特医食品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加速。此次《办法》的出台,从顶层设计上对特医食品的注册管理指明了方向。从产业发展来看,还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特医食品的标准化建设,围绕不同品类进一步细化。只有建立更加系统、完备的产品标准,才能推动企业在生产端“有标可依”,进一步规范市场的发展。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