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关于老龄化的划分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则认为该国进入“老龄”社会,也可以说是“中度老龄化”社会。按照该标准,我国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龄社会。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人口数据,其中提到,从年龄构成看, 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人口变革给养老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下称“报告”)预测,自2000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
数据来源:《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国家统计局
老龄化人群的营养问题
营养不良在老年人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营养问题,而营养不良的发生无疑给老年人“脆弱”的身体“雪上加霜”。
营养不良可能会加快肌肉的衰减、免疫力的降低以及导致代谢紊乱等,从而发生,如消瘦、骨质疏松、肌肉衰减症、贫血等的营养缺乏病。营养不良成为老年人衰老进程中出现各种各样身体问题的“幕后黑手”,因此老年人的营养不良问题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话题。
但是,随着年龄增加,特别是步入老年阶段后,无论人们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都会发生食物摄入量的生理下降,食物摄入不足导致营养素供给短缺,从而导致老年人的肌肉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胃肠系统的功能紊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反过来影响老年人的食欲和饮食摄入量,因此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就要提高食物的营养密度,即在获得等热量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营养素供给。
中国特医食品的发展历程,基本参考国外特医食品的发展历程。特医食品在国外发展已有30余年,国外特医食品的临床使用率高达70%。最早美国的特医食品也是以药品的形式进入医院临床,然后才慢慢拓展至多维场景中。
早期,中国特医食品一直应用于临床;
2016年,中国成立了特殊食品管理司;
2017年,中国开始将特医食品从药品中分离出来,目的就在于加速特医食品的推广、应用和流通;
2018年,国内企业才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医食品市场,并陆续进入。
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特医食品在增强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疫情爆发使得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受到市场欢迎,因而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增至77.2亿元,同比上升达32.19%。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到特医食品市场。根据一些专业调研机构测算,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200个亿,当然这包含院内和院外市场,且主要以院内市场为主。
专家预测,2025年,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个亿。
中国有2.6亿老年人,无论是从营养风险、营养不良这个角度,还是从一些慢性病的角度来看,老年人都需要通过特医食品促进康复,甚至实现慢性病的逆转。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养老院、护理中心、康复中心是值得看好的销售渠道。这部分老年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或者吞食困难,而特医食品完全可以作为单一的营养素,对这些人群而言是刚需。
多项特医食品相关政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国民营养健康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针对国民健康与营养作出重要部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目标在2030年实现“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提出“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使临床营养师和床位比例达到1∶150”,并要“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治疗膳食的规范化应用。进一步研究完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细化产品分类,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研发和生产。”
此外,近年来我国还推出了多项政策,以推动我国特医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如2022年,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指南》,并推出了“小蓝花”标识;多地出台特医食品支持奖励政策,如威海市发布《关于支持医药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2项政策》,对首次取得注册证书并在本市投产的特殊医学用途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按照不超过临床试验协议或合同金额的20%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
特医食品的科普教育与接受度
艾媒咨询202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受访中国网民中,仅14.2%的人表示非常了解特医食品,近一半的人表示对特医食品仅大致了解(48.8%),反映出中国国民对特医食品认知度较低。另外,该调查还显示,医生及临床营养师推荐是国民了解特医食品的主要渠道之一,特医食品也需要在医生及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服用。
对特医食品的接受度,其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在于加强对中老年人的营养科普教育和营养筛查,让他们对营养有着更清晰的认知。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