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为什么建议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四大原因告诉你

为什么建议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四大原因告诉你

作者:九游会 发布时间:2024-01-02 14:26:14 浏览次数:354

如今我国特殊体质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但其刚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使用率与认知率却并不高。许多消费者并不知道为什么特殊体质人群建议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今天,就让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是特殊人群“刚需”

目前我国需要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人群很多,包括过敏、乳糖不耐受、早产、低体重、苯丙酮尿症等特殊体质人群。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发布的“城市婴幼儿过敏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参与调查的婴幼儿家长中有40.9%自报宝宝曾经发生过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症状。其中,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适合食用乳蛋白水解配方奶粉。
同时,我国婴幼儿乳糖发病率极高,可达46.9%-70.0%[1],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包括先天乳糖不耐受和后天产生的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宝妈宝爸们可以考虑给这两类宝宝食用无乳糖或低乳糖配方奶粉,进行适当干预。
我国早产也占分娩总数的5%-15%,出生1岁以内死亡的婴儿约2/3为早产儿[2]。为满足其追赶生长的营养需求,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应食用早产/低出生体重配方奶粉或母乳营养补充剂。
此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1144[3],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这类宝宝需要规避含有苯丙氨酸的食物,食用氨基酸代谢障碍配方食品。
我国还有一部分人群由于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容易营养不良。对于1-10岁的幼儿及儿童发生消化吸收障碍时,需要食用全营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4],老年人患病概率与营养不良概率提高,进而也增加了老年人对特医食品的需求。
尽管我国特殊体质人群数量多,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但相较于国外,我国食用特医食品的人数占比仍旧偏低。同时,部分特殊体质人群因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问题,是不能吃普通配方食品的,轻则影响生长发育,严重者还可能造成其死亡。所以,特殊体质人群不仅建议食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更需要根据自身体质选适合自己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又被称为“特医食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主要包括适用于0-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国家政策层面提供支撑
基于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需求量巨大的现状,国家政策层面也同样在助推我国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2010年与2013年,我国分别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明确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与非婴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概念与分类。
201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改变了我国特医食品以往按药品注册的管理模式,在法律层面被正式归为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有了合法身份。2016年《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的发布标志着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生产准许及市场准入,推动特医食品行业的发展。
2022年底和2023年1月,中国疾控中心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都发布了有关特配粉的指导政策,新增了包括特定疾病非全营养配方、非特定疾病全营养配方等非营养类配方,细化明确了特医食品标签和说明书标注的内容,并推出了“小蓝花”标识,助力特医食品企业和品牌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还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列为了2023年度重点立法任务,并于近日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在产品注册方面和监督管理更加严格,管理要求上也更加细化,鼓励研发创新,规范标签标识,维护消费者权益。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张中朋表示,《办法》的发布,对我国特医食品行业是一个重大利好。由此可见,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多项特医食品相关政策,持续推动特医食品高质量发展。
此外,为激发特医食品产业活力,江苏、山东、湖北、广东、云南等省(市)相继出台特医食品相关政策,包括鼓励特医食品企业创新发展、强化医疗机构科普能力建设、将特医食品纳入医保自费编码等举措,给国产品牌在特医食品赛道上加码布局提供了政策支持。
企业持续入局与专业精耕
目前,布局的特医食品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截至目前一共有49家企业、144款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过特医食品注册。入局的企业中,除了医药企业、保健品企业和食品等企业,乳制品企业不在少数。
多款产品通过注册的背后,也离不开企业的专业精耕。各大企业在生产研发、产品创新升级、赋能团队和渠道、加强对消费者特医品类的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行业进步与消费者认知提升。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布局特医食品赛道,助力特医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协同助力行业发展
2023年5月7-8日,在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指导下,2023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论坛在北京举行。其中,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等对“特医食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主题建言献策,对我国特医食品创新发展,提升产品品质有积极意义。同年12月6日,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发起的“送你一朵小蓝花”系列活动主题会议在人民网举行,围绕保障特医食品消费安全、助力特医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建言献策。
同时,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带来了《关于促进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发展的建议》。陈卫建议:“一方面,完善特医食品产业的法规标准建设,优化审评审批流程;另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升产业竞争力。”此外,为了让更多有需要的人获得特医食品的帮助,首都医科大学石汉平教授呼吁“特医食品需要‘三进’——进医院、进基药、进医保”。
目前包括江南大学、鲁东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或科研院所也都成立了相关的特殊食品技术创新中心或特医食品研究院,致力于发挥其基础性、应用性的研究优势,形成产学研协同的创新模式。
如今,我国特医食品产业正处在上升期,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乳企专业精耕、产学研的多方合力助推下,特医食品产业能够继续迅猛发展,为提升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李东丹,闫洁,杨艳玲.乳糖不耐受及饮食营养管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10):758-763.

[2] 谢幸等.妇产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8,(4):58-61.

[3] 高峻峻.苯丙酮尿症患儿PAH基因突变情况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8.

[4]朱美乔.特医食品行业将成为下一个蓝海[N].中国食品报.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版权所有 ? 上海九游会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