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提到“维持生命体征”,有朋友可能要问了,临床营养中的“肠内营养”,核心目的不也是“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吗?这么说来,肠内营养,就是实打实的“生命体征维持餐”呀?!
咳咳!如果你真正了解肠内营养,或许会有自己的答案。
先来了解,什么是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具有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细菌移位,以及避免肠源性感染等特点,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营养支持方式。
由此看到,肠内营养主打一个独当一面、力挽狂澜、扭转形势,在患者的营养状况亮起“红灯”的时候,通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临床结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而网络上流行的“生命体征维持餐”,图的就是一个简单、省事,“菜不嫌我技术差,我不嫌菜味难吃”,换句话说就是:随便、糊弄、瞎吃,美不美味不重要,营不营养不重要,能维持生命体征就行。
经过这么一对比,可以说,此“生命体征维持餐”非彼“生命体征维持餐”。
02
再者,两者在营养层面的区别也不止一点点。
不同类型的肠内营养,在能量密度、蛋白含量、蛋白质来源、渗透压、脂肪含量、膳食纤维含量、电解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含量等方面多存在一定差异。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
? 若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首选富含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
? 若胃肠不耐受患者,在排除其他EN不耐受原因后,可考虑使用短肽配方;
? 需要限制容量的患者,可采用高密度营养配方制剂;
? 存在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可采用糖尿病特异性配方……
简而言之,患者该用何种营养制剂,具体使用剂量,应由患者体重和营养状况来决定,每个环节都绝不糊弄、不容马虎。
而席卷年轻一代的“生命体征维持餐”,开局一口锅,只管把一切剩饭剩菜丢进来,一整个“冰箱库存大乱炖”,至于营养够不够,那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啦!
这种“营养极简”的饮食方式虽然省心省事,但往往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短期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摄入不足,无法满足身体的正常需求,短期内可能会导致血糖水平不稳定,身体容易感到疲劳、虚弱,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和心情波动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活动及生理功能。
长期影响:可能会导致肌肉损失、贫血、免疫力下降等营养不良的后果。
综上所述,再次得出结论,此“生命体征维持餐”非彼“生命体征维持餐”。
在营养治疗过程中,临床营养科医生往往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营养大摸底”。
? 对存在营养风险,有胃肠道功能的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制定个体化食谱;
? 对进食量不足,营养需求不能满足身体需要的患者,制定肠内营养配方;
? 对胃肠道功能弱、无法经口进食或管饲者,会协同主管医生制定肠外营养配方,以达到辅助治疗,促进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至于“生命体征维持餐”嘛,没有餐前的“营养大摸底”,只有将“糊弄”进行到底,从食材种类,到烹饪方法,每一步都很敷衍。更有甚者,一包生菜、一板火腿,再加点芥末酱,就可以将就一餐了……维持生命体征而已嘛,对一个身体尚且健康的人来说,能有多难?
然而,正如营养畅销书《你是你吃出来的》所说的——身体是我们吃出来的,它发出的每一个不健康的信号,都能从我们的饮食中找到答案。
因此,在这里奉劝各位,别盲目追随不健康的饮食风潮。肠内营养,不一定等于“生命体征维持餐”;但糊弄营养,绝对等于挥霍健康。
素材来源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