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学是医学与营养学交叉创新和融合的新学科。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营养学科不断拓展其内涵和更新其定位。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经过半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已逐渐形成以医疗膳食管理、疾病营养、饮食治疗、营养筛查与评价、营养诊断与治疗、肠外与肠内营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随着建设“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临床营养学科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现阶段,对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发展脉络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
临床营养学的定义
根据查阅西方《医学营养》和中国临床营养学相关典籍,临床营养( clinical nutrition) 较全面的定义,是根据人体处于疾病状态下的营养需求与供给特点,结合疾病诊疗需要,合理地制订或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实施营养治疗,以改善机体代谢、增强抵抗力,达到促使疾病好转或痊愈的目的。临床营养学就是研究运用营养学知识来治疗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康复的科学,是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脉络
1.学理初创
临床营养也称治疗营养,源于中医食疗法,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就有“医食同源”的记载。1922 年起,燕京大学选送家政系优秀毕业生到北京协和医院进修,获得营养师职称后从事临床营养工作; 1930年后,北京协和医院率先设立了营养部,共培养营养师 41 名,开创了我国临床营养专业先河 ; 1946 年,在协和内科教学中周璿和杜寿玢开始讲授“膳食治疗”及编制糖尿病人食谱与营养成分计算 ; 新中国诞生后,我国又培养了一批临床营养专业人员,他们成为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发展的奠基人。最早的临床营养科学期刊 是 1954 年美国创刊的《医学营养杂志》,表明美国学者对临床营养科学系统认识较早。我国临床营养学相关的初始学术期刊文献是1959 年谢锡光的《医疗营养工作的几点体会》,文章首次引入“饮食治疗”的概念,开启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学术研究。
1981 年 5 月全国营养学会成立大会上首次引入“临床营养”这一学术概念, 全国各地开始从学科发展战略的高度关注临床营养问题,学者们开始深入思考医学与营养、营养与治疗问题,利用学科交叉研究的新成果,推动我国临床营养学的学理初创。在学术期刊上,1984 年袁曾熙首次使用“营养治疗”一词,并展现了营养学在临床上应用的重要价值。1985 年 9 月卫生部和营养学会第一次联合召开全国临床营养工作座谈会,同年颁发了《关于加强临床营养工作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标志着临床营养学科的诞生。
因此,我国临床营养学理初创阶段是自 1922 年至 1985 年,经过 63 年的艰苦探索,创立了临床营养学科。
2.赋能成长
《意见》指出,临床营养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医院工作中归属于医技科室; 并明确了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方向,为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起步建设奠定了基础。1985—1995 年,浙江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先后开设营养专业或营养系,培养临床专业人才1500 余人, 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卫生专科学校也相继设立了医学营养专业。于 1991 年开始,他们陆续毕业分配到各省市级大型综合医院从事临床营养工作,标志着中国临床营养学科建设全面起步。
1989 年卫生部出台的《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了营养科室设置和编制等方面内容。随着营养科室的改制和建设不断推向纵深,营养科室工作从“以膳食管理为主要内容”向“以营养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转变,新旧观念不断磨合。经过十几年实践与探索,涌现出一批学科领军人才,进一步完善了临床营养学科体系建设,丰富了学科体系分支的专业知识,撰写了大量著作,并作为全国高等卫生教育教材。其中,有1996年陈仁淳出版的《现代临床营养学》和 2002年焦广宇、蒋卓勤主篇的《临床营养学》; 2003 年顾景范在结合《黄帝内经·素问》“医食同源、药食同根”和学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了临床营养学科内容,出版巨著《现代临床营养学》。临床营养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学术已相对独立,并完成了学术分类名称或专用术语固化和教学科目设 置,学术体系的各个分支研究领域也生成了专门知识,临床营养学科体系和分支专业知识已走向成熟。
但至此,全国医疗机构的临床营养学科建设发展还不平衡,先进的学科建设经验未很好地起到全国范围内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一方面,仍有很多二级医院未成立营养科室,一些三级医院虽然成立营养科室,但仅停留在传统的饮食指导工作中,没有其他实质性工作内容, 未能很好地体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在医院后勤社会化改革中遇到令人担忧现象,一些医院把营养科和营养食堂一起划归后勤系统推向社会化。营养科与营养食堂的关系和归属如何定位? 如何展现学科存在价值? 学科建设与发展突破口在哪里? 营养科从营养饭堂中分离出来后,又何去何从? 理论与实践、传统饮食治疗与现代营养治疗、临床营养细分专业之间都出现较强烈的争鸣。
2009 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临床营养科设置试点工作的通知》( 便函〔2009〕270 号) 和《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南》,确立临床营养科室应在医疗管理部门领导下开展工作,并规定了专业执业条件、诊治范围和质量管理与评估等内容,营养诊疗型学科特质已形成,为临床营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坚定了道路自信和专业自信,学科吸引了大批高尖人才,一些医疗专业带头人也充实到学科建设队伍中来,临床营养学科迈开了规范化建设的坚定步伐。
由此可见,临床营养学科赋能成长期可划定为 1985—2009 年,历经了 24 年。国家对临床营养学科建设与发展高度重视,不断赋能给力,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终于成长了起来。临床营养学科从后勤管理向医疗临床科室转型,为全面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学科建设开始呈现出历史性的新局面和新高度。
3.规范建设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的整体实力的体现,是医院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医院学科发展水平直接反映和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学 术地位,规范化建设即是学科“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的内涵式发展最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推动临床营养学科建设,2011 年卫生部颁布《三甲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丰富了营养诊疗型特质学科建设的硬性指标,建立了一系列相关制度,营养诊疗相关的收费项目也纳入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 2012 年版) ,各省市制定了临床营养医疗质量与控制规定、肠内与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等。全国各地医院临床营养学科规范化对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取得显著的成效,并不断拓展学科的影响与辐射功能。同时通过医院等级评审, 促进了医院领导对营养工作的关心和软硬件的投入,为营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满足了营养科的基本诊疗功能需求。临床营养学者积极参与国家层面营养学科发展报告和规划编制工作,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为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成民用常识,一些权威专家参编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糖尿病饮食营养指南》等科普读物,彰显了临床营养学科价值和影响力。从这时起,学者对临床营养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立足于我国临床营养的实践和学科特质,广泛开展与医疗和护理的协作,深入营养临床路径、营养诊疗手段、营养介质( 指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存在于营养治疗所用的物质) 、营养预后( 指需进行营养干预的一些疾病状态或临床症状) 等方面的内涵式发展研究,并取得较大的进步。
2016 年 10 月国家出台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营养与健康问题成为全民健康的重要课题,临床营养学科与医学和营养学携手走进新时代。综上,我国临床营养学科规范建设期可划定为 2009—2016 年。经过 7 年的规范化建设,已逐渐形成以医疗膳食管理、疾病营养、饮食治疗、营养筛查与评价、 营养诊断与治疗、肠外与肠内营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体系,营养诊疗型医疗学科特质趋向稳定。
4.深化发展
自 2016 年 10 月起,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已进入深化发展时期。2017 年 5 月中国营养学会形成会议宣言“健康中国、营养先行”,为广大营养工作者都吹响了集结号。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健全医院运行机制,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和驱动力,学科评价体系将更加完善; 2020 年 12 月国家卫健委颁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2020 年版) 》,我国医疗机构评审已渐成体系,评审工作进入常态化,对临床营养诊疗型建设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临床营养学者们也纷纷梳理和总结学科领域的成功与失败,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新挑战。近五年,临床营养学高层次人才迅速壮大了起来,形成了合力,学术研究方面有很多重大的突破,刊发了很多营养性疾病防治指南、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症疾病方面的专家共识和院士论坛,以及在 SCI、EI 等具有国际影响的期刊上展现高质量成果,大大提升了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全国各地对规范化建设力度和理解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需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和发展,要借鉴成功模式的建设经验,在把握时代环境的前提下活学活用,探索适合于自身的学科建设模式。
5.学科展望
总体看来,我国的临床营养学科仍处于学术和实践研究积累期。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化,这就要求广大临床营养工作者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我国临床营养学科实践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论观照。其一,针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从学科经济价值和学术影响力方面着力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其二,针对“研究深度和广度不足”问题,学界需在临床路径、诊疗技术手段及营养介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在国家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战略背景下,医院多学科融合发展成为是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在拓展学科联合和交叉融合创新上加大力度。其三,针对“学科专业影响力仍然较弱”的问题,学界需在学术成果积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我国临床营养学的整体性研究,利用医学、营养学、经济学和系统思维,攻坚临床营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 精准施策,围绕学科方向、队伍、平台、 运行机制等关键要素下功夫,以推动学科建设成为以 “营养筛查、评估、诊断、治疗”为主导的营养诊疗型学科。其四,围绕全民健康的目标,聚焦营养不良和慢性病防控; 不断深入研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疾病的干预优化措施及其科学依据 ; 积极推动常见病膳食管理和指导全覆盖工作; 促进医疗保健机构普及营养评估和治疗应用工作,推动临床营养诊疗服务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素材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