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医行业究竟当如何发力,才能迎来大规模发展?以下行业问题和见解转载自大象营养供应链集团,期望抛砖引玉,引发更多企业深度思考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底层逻辑,精准发力,推动行业向好发展。
特医食品未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内,属于自费费用。
根据DRG结算规则,自费费用越高,DRG结算的越少,医院亏损的越多。
特医食品的医疗属性要求其由医生处方,在医院销售。
如果特医食品不在医院销售,脱离了医疗属性,就体现不出它的临床价值,无异于“自贬身价”。
院外销售特医食品,需要依托在院内顺畅的销售通路之上。否则,院外销售就如同“无根之萍”,浮于表面。毕竟,医生未养成一定的营养干预习惯,患者很难达到主动购买的状态。
特医食品作为临床营养干预的重要武器,营养诊疗及产品保障体系的“大闭环管理”,决定了特医食品的主要战场在医院。
根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临床管理专家共识》《临床营养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医院应当组建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管理委员会,针对特医食品选品、采购、使用、管理、监督等环节,制定合理的规范及制度,实现医院特医食品使用及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
特医食品和药品“和而不同”
“和”:同样的医疗环境,同样的人脉关系,同样的销售模式。
应用主体:医生处方,患者使用。
应用场景:医院采购,医院销售。
“不同”:核心区别在于“行业类别”不同,因而“运营要求”不同。
行业类别:特医食品属于食品行业。
表:特医食品与药品的运营区别
区别点 |
药品 |
特医食品 |
经营资质 |
药品经营许可证 |
食品经营许可证 |
特医食品使用,带来患者、医生和医院的多方获益:
对患者:患者少遭罪,家属少受累,家庭少花费。
对医院:医用食品自主加价,增加医院收入,弥补政策性亏损;营养加速康复,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保结余额度。
对医生:增加治疗手段,减少时间及精力消耗。
素材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