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证明,人们可以通过膳食补充的方式,依靠营养干预的作用控制或者降低慢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从而达到维护与增进健康的目的,减少医疗费用支出,提高人类健康与社会文明水平。与此同时对于疾病人群实施营养干预也能够发挥配合治疗与促进康复的作用,有效解决营养不良问题。
一说到营养不良,大家就觉得应该是骨瘦如柴。其实营养不良的定义已经被专家不断地更新。“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都是营养不良,肥胖也属于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
数据显示,国内30%—50%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现象。我国一年的住院人群达2亿人次,这就意味着有6000万人次存在营养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将近5亿到7亿人次的门诊人群,这些门诊人群中大约有1/10的人存在营养问题。
但是实际上,我们都能通过改善营养不良相关的问题,提高人们的整体健康素质。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国民健康长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据介绍,营养不良的患者所带来的隐患,除了增加住院时间、延缓伤口愈合、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外,还会增加死亡率,营养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旦营养改善了,这些情况都有好转,最终影响到我国医疗的耗费。这类人群增加了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风险。因此,营养是大事,会影响到整个国民健康。
随着精准医学的引入,个体化医疗、精准化医疗越来越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试图从临床的常见疾病、从能吃饭的与不能吃饭的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给予与营养利用效率,来得到一些相关的方式、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科学的研究,这也是建立询证医学证据指导下的精确、甚至精准的营养治疗的目标。
部分科室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致力于研究人体的组成成分以及人体肠道粘膜功能对于细菌感染、对于营养支持的效率,试图从这些研究中得到一些启示,到底不同的人需要什么样的最适宜营养。并且围绕这种方式,开展了详细的人体营养状况评估,从基础能量代谢到人体组成;从维生素、微量元素到肠黏膜的功能检测。还另外设立了关于肠道屏障的评估以及治疗的体系。
根据这些研究,使得一个人体在我们面前展示的是营养学的数据与肠道功能的数据,这样在治疗中就能够非常准确地给出详细的营养方案。
身体健康与肠道健康密不可分,可以说,得肠道者得健康。
近几年国家、国际上精准医疗的模式,让相关研究者试图把肠道黏膜的屏障与精准的基因、疾病发生发展联系在一起。
在大多数人眼中,生了病第一反应是不思饮食,吃不了饭或者吃不好饭,还有吃进去后消化吸收会受到影响。几乎40%以上的住院患者都存在这个问题。
对于他们而言,进行一个快速评价分类有助于为这些患者提供具体指导。不要等到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时再去进行营养干预,要更早给一些指导,才能让他们摆脱营养不良的威胁。
《2016年全球营养通告》指出,营养不良上升为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新面临的一大核心经济与人类发展问题,力争2030年消除营养不良。
几乎50%的消化道肿瘤患者都是死于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我们不一定能消除肿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营养的干预减少肿瘤发生营养不良的机会,并且让患者能更好地接受手术治疗、放疗与化疗。
素材来自网络,如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