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公司电话 9:00-17:30  周一到周五
网站首页 >> 特医食品行业分析,国产特医食品如何能赶超国外步伐

特医食品行业分析,国产特医食品如何能赶超国外步伐

作者:九游会 发布时间:2020-08-11 15:43:43 浏览次数:1402

据统计,全球每年特医食品的消费总额为560亿元至640亿元,市场规模以每年6%的速度递增。目前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仅约占全球的1%,总量约为6亿元;但发展势头迅猛,年平均增速超过30%。随着老龄化社会来临,医疗费用和医保压力增大,以及人们对营养知识和营养状况日益关注,越来越多营养学家、医生、临床营养师和患者重视特医食品在临床上的使用,我国特医食品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医食品产业虽有望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行业准入门槛也极高。

特医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口老龄化不可阻挡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领域的消费升级必将是一定的。特医食品作为交叉领域,在投资上也逐渐受到机构医疗健康团队和大消费团队的关注。

据统计,药企的“蓝帽子”数量排行榜前十位依次为:北京同仁堂、海王生物、哈药集团、上海集团、康美药业、辉瑞、江中制药与健康元(并列第七)、天药药业、修正药业、康恩贝和东阿阿胶(并列第十),其中北京同仁堂的“蓝帽子”数量达到131个,排名第十位的康恩贝和东阿阿胶的“蓝帽子”数量也达到了26个。

2018年12月8日,据动脉网报道,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发生产商上海九游会食品有限公司(简称:“九游会”)完成2000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投资方未知。

2019年1月24日,宁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下称“宁波特壹”)获得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幂方资本领投。据悉,本轮融资完成后,宁波特壹将继续开拓成人特殊疾病领域的产品线。

大量临床研究和经济学研究发现,早期肠内营养能安全有效且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也是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在发达国家得以广泛应用且使用历史悠久的主要原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国家医改和卫生健康政策对人民健康以预防为导向、全生命周期的不断重视,未来社会对特医食品的需求将更加迫切。

从特医食品的分类来看,投资特医食品主要有两个大的方向:一是特定疾病临床病人用的特膳(更受欢迎);一是婴幼儿的配方乳粉(雀巢惠氏营养重点开发的儿科疾病营养方向、雅培专注的婴幼儿和新妈妈营养方向)

总之,特医食品的监管上市既不同于普通食品(不是备案制而是需要进行临床实验),亦不同于药品(严格的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流程);但是作为在医疗机构的出售的非药品,与药品的购销一样,希望大家用之前做药品的思路去做,可能更好一些。

Pexels 上的 Chokniti Khongchum 拍摄

具体来说,在院内市场,一定要让医疗机构(具体点是营养科)和医生(临床营养师)从中受益;在院外市场,与品牌OTC同样的思路,做好品牌推广以及渠道建设力度,才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国产特医食品如何能赶超国外步伐

目前,国际市场主流产品大都来自发达国家的几家龙头医用食品企业,其对医用食品的研究非常深入,产品严格贴合消费者需求。比如产品剂型,欧美市场的液态品类占54%,粉状也就是固态品类占37%;产品口味也更丰富。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批准的51款特医食品以粉状剂型为主。“相比粉状等固态剂型,液态剂型无需冲调,可以直接开盖口服或者管饲,便利性大大提升。但液态产品对研发工艺的要求更高,比如液态全营养产品,体系的稳定性比较难以保持;产品对灭菌灌装设备的要求更高。整体来说,液态剂型产品的研发工艺、质量控制更难,总投入更高。”何梅解释,“不过从我们接触到的国内企业来看,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往液态品类发展,尤其是随着营养支持、营养治疗理念的深入推广,未来可以直接口服的液态剂型产品会越来越多。”

特医食品使用通道不畅也与临床营养知识的推广普及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专家认为,对企业来说,医生教育和消费者教育必须双管齐下。

目前我国的特医食品往往只考虑患者的营养需求,却忽视了产品应用的便利性以及加工品质,如产品溶解性、稳定性、营养素损失等,导致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阻碍了我国特医食品的推广与应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国内产品与国外的区别还体现在疾病类型与产品配料上。统计发现,收集到的产品根据适用疾病类型分析,以适用于营养不良、吸收不良、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胃肠道吸收障碍/胰腺炎/克罗恩病、糖尿病、炎症性肠炎、肾病/透析/低蛋白饮食等产品居多,此外有超过14%的产品考虑了乳糖不耐受人群的需求,还有超过7%的产品是为吞咽障碍人群设计的。

分析其配料,蛋白质来源均以乳清蛋白、牛奶蛋白、大豆分离蛋白、酪蛋白为主,也有部分产品使用的是水解乳清蛋白等,营养素组件类产品或氨基酸代谢障碍类产品多采用单体氨基酸。脂肪的来源以豆油、玉米油、菜籽油、高油酸红花籽油、葵花籽油等为主,以多种植物油组合搭配为主,少数为单一植物油;此外部分产品使用MCT(中链甘油三酯)、鱼油等。碳水化合物来源以葡萄糖浆、麦芽糊精、玉米淀粉、玉米糖浆等为主,同时会使用木薯淀粉、蔗糖、果糖等。不同产品根据产品特点选择不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来源的原料组合搭配,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营养配方上,何梅介绍,国外产品的通用型全营养配方占比约18%,特定疾病用全营养配方占比约30%,非全营养配方占比超过50%;而我国目前的特医食品仍以通用型的全营养配方为主,特定全营养配方在目前已批准的51款产品中还没有,非全营养配方有以电解质为主的少许几款,数量较少。“随着我国医院临床营养师队伍的扩大,居民特定的营养诉求不断提升,我国的非全营养配方和特定疾病用全营养配方产品会越来越多,这需要我国相关法规标准的建立健全作为基础支撑。”

此外,按年龄分析,国外以适用于10岁以上人群的产品居多,占比约65%;1—10岁年龄段的产品占比20%;小于1岁婴幼儿的产品占比仅5.5%。我国则刚好相反,目前我国批准的特医食品以婴幼儿食品为主,成人产品刚刚起步,数量较少。

何梅解释,这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关,因为特医食品的申报要求较高,目前能够开展相关生产的企业数量有限,婴幼儿配方粉生产企业刚好符合申报要求,转型相对容易,而10岁以上产品企业的研发力量有限。“传统药企具有自主生产线与检测的能力,未来可以多与营养专业机构合作,加强特医食品的研发,满足更多成人患者的营养支撑需求。”

何梅建议。在年龄段方面,国内外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针对老年群体的产品种类较少,统计发现国外的老年群体医用食品占比仅2%,这在全球老龄化的当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给老年人的特医食品、专用食品以及易食餐体系,都是未来重要的研发方向。我们也期待国内外有更多合作,推出更多此类产品,满足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

蔡美琴指出,一提起营养支持,老百姓就很自然联想到骨头汤、鸡汤,很少有特医食品的概念;很多临床医生对于营养补充的认知也还处于初级认识。石汉平也指出,大部分临床医生重视静脉营养,忽视肠内营养:“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对于特殊人群的营养支持,特医食品并不是可有可无。营养诊断与治疗的广泛普及需要时间。”

当然,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特医食品的科普在我国已经有了很大改善。据石汉平介绍,2013年第一届全国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学术会议参加人数只有200人,2018年参会者已达到7000人。但临床营养师的巨大缺口在短时间内难以补上。

“宣教正确的营养知识本身就是一种治疗。营养治疗要落地,不能只停留在喊口号上。企业不但要结合各方需要生产出有特色的产品,还要充分借助媒体力量,帮助培养‘营养也是一线治疗’的观念。”石汉平说。

-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侵删

-九游会食品咨询www.daisyfsmp.com

版权所有 ? 上海九游会食品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0635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