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生们称“肠内(经口)营养制剂”,是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一类特殊状态下食用的食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种食品特殊在哪儿?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副主任于建春告诉记者,虽然两者貌似都与“营养”这个关键词相关联,但这种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和保健品有着严格的区分。于主任说,保健品当中会有一些营养成分,但它没有经过医学验证,缺乏医学证据。
而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肠内营养制剂,具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证据,并且必须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指导下,给不同情况的患者以指导和选择。简单说,临床上没有任何指标可以验证服用保健品是否产生了作用,但对于肠内营养制剂,临床上可以拿出医学证据,比如可以检测服用后蛋白增高还是降低等等。 从供给人群的不同来看,肠内营养制剂是为了满足每日营养素摄入不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等人群的每日营养需要,或是为了满足疾病人群对部分营养素的特殊需求,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
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把这类产品作为食品来管理,并且设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在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当中,也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标准。而我国在2012年9月份,也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待这一通则通过审批之后,我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生产将有据可依。
既然这个特殊的产品不属于保健品,同时又是病人使用的,也有消费者产生疑问,它会不会是药品呢?于建春对此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她说,从产品的功能来看,特殊医学用途食品是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一类产品。
根据产品的形态、成分以及临床用途,国际上都认为将其纳入食品管理比较恰当。 事实上,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外就已经在临床上普遍使用这类产品,在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应用非常广泛。在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只有医院营养科才有这类特殊食品,且必须在临床营养医师指导下使用。 于建春认为,由于这类食品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于患者家人来说很放心,很安全。而对于医生来说,相比另一种“静脉营养”,这种“肠内营养”操作更加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个性化的“肠内营养” 营养在医学治疗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国际医学营养公益协会主席Michel2013年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当今以及今后需要开发出有目标的满足个人需求的营养解决方案。而“肠内营养”针对的是不同情况的患者,因此极具“个性”。
由于制剂中使用的是缓释淀粉,或者加了膳食纤维,能够减缓吸收速度,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会升高。另外,这类制剂中的脂肪配比也很合理,患者服用后既能够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同时也能实现脂肪酸的调整,一举两得。 例如:肾功衰竭患者,肌酐、尿素氮均严重超标,在用利尿剂治疗同时,增加肠内营养治疗,采用肾病专用型营养制剂和低蛋白米、面,可在短期内使这些指标明显下降,极大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铁剂药品,会出现很多不适反应,如胃肠道症状、黑便等,但用肠内营养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营养状况,还可避免对身体的副作用。充分体现了医学的人文关怀。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征求意见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被分为三类:
1, 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满足目标人群每日营养所需要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含有各类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且搭配均衡。
2, 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可作为单一营养来源,能够满足目标人群在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每日营养需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食品,如糖尿病型的产品,含有低血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和较多的膳食纤维,并对某些营养素进行调整,使其有利于糖尿病患者。
3, 非全营养配方食品:能够满足目标人群由于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而产生的对能量或营养素有特殊要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不适用于作为单一营养来源。如蛋白质组件、脂肪组件、碳水化合物组件等专用于提供某一营养素。
在临床上,经口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称为肠内营养。这种方式使得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吸收,对肠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保留患者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风险小。 肠外营养:特殊情况下,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也可以采用另外一种较为复杂的方式,称为肠外营养,即通过中心静脉血管或者周围静脉血管,将外来的营养物质直接灌注到人体的血液循环中,这种方式称为静脉营养。由于静脉营养不通过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系统,所以又叫做肠外营养。这种方式必须由经过严格医学训练的医护人员操作,过程相对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