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所致长期不能经口进食必然导致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目前, 肠外营养支持是治疗肠功能衰竭患者的最佳方法, 但脂肪增加可能多于瘦肉组织的增加, 治疗费用较昂贵, 营养基质不够完全等( 如目前的静脉注射用营养液内均缺少谷氨酞胺等)和可能发生肠粘膜萎缩、细菌移位入血, 是其不足。
多年研究证实, 体内游离氨基酸库的氨基酸有80 % 以上存于肌肉细胞内, 其中50 % 以上为谷氨酞胺。谷氨酞胺是供应肠道粘膜营养能量的主要来源, 如长时间禁食夭然食物, 不补充谷氨酞胺, 肠道粘膜将会发生形态学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如肠壁粘膜变薄, 粘膜细胞间隙加宽,肠内细菌移位入血等。所以, 对术后营养不良患者补充谷氨酸胺已引起人们重视。肠外营养液中不含有谷氨酞胺, 而肠内营养液含有谷氨酸胺, 可促进肠粘膜恢复, 有利于维护肠粘膜屏障。所以, 患者肠功能一旦得到改善, 就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种类很多, 目前对其分类并未取得一致意见。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均衡的肠内营养, 组件式肠内营养及特殊用途的肠内营养三大类。均衡型肠内营养又常分为三类: ( 1) 由结晶氨基酸为氮源所组成的要素膳, 不需消化过程便可吸收。( 2) 以水解蛋白为氮源所组成的肠内营养, 经肠粘膜也可吸收。 ( 3) 以整蛋白为氮源所组成的肠内营养, 需经消化过程后吸收。一般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肠内营养制剂。